硬核女皇,在线马赛克
古今中外。
王权政治大都是男人们竞逐的角斗场,鲜有女性玩家参与。
但也总有那么几个惊艳历史的例外。
每当这些女帝一出手,便足以睥睨群雄,青史留名。
比如中国的武则天,英国的伊丽莎白一世,以及下面这位——
《凯瑟琳大帝》
The Great
厉害了,海报就直接打码。
一贯走甜甜公主风的艾丽·范宁,上来就竖了个中指。
更有意思的是。
疫情期间剧集无法展开线下宣传活动,范宁戴着口罩上街,索性自己跟自己来了张自拍。
非常调皮。
此次,公主终于长大成为女皇。
她所饰演的,是俄罗斯历史上唯一一位被冠以「大帝」之名的女皇——叶卡捷琳娜二世·阿列克谢耶芙娜
(叶卡捷琳娜即为凯瑟琳的俄式译法)
彪悍,那是肯定的。
男主角尼古拉斯·霍尔特。
《皮囊》里的精神小伙;
《疯狂的麦克斯》里的催泪炸药;
《X战警》系列中的天才变种人「野兽汉克」;
六个字总结:有演技,小鲜肉!
作为古典剧,又背靠大金主,本剧无论服装造型还是场景道具,都透着满满的精致。
赏心悦目的俊男美女,在华丽的宫廷中觥筹交错,欢歌载舞。
历史剧的底子,偶像剧的配置,足以让观众一饱眼福。
与显赫的身份与留名青史的功绩相比,凯瑟琳早年的生活其实并不幸福。
她出生在普鲁士一个落魄的贵族家庭。
身不由己的她很早就被决定了联姻的命运,远嫁俄罗斯,成为沙皇彼得的皇后。
彼时,天真的凯瑟琳对爱情尚且抱有甜蜜的幻想。
以为自己即将站在沙俄国王的身边,成为尊贵的化身,享受千万人的敬仰与爱戴。
然而,来到俄罗斯之后,西伯利亚的寒风给了沉浸在美梦中的凯瑟琳一记响亮的耳光。
眼前的一切都和她的想象大相径庭:
现实中的沙皇彼得,是一个粗鲁愚昧,性格恶劣,空有尊贵身份却几乎一无是处的酒色之徒。
(但还是要说,让形象温柔的尼子来演渣男莽夫真的很没有说服力)
第一次见面,彼得就毫不掩饰地坦白,自己迎娶凯瑟琳和感情没有半毛钱关系。
身为沙皇,他只是需要选择一位容易操控的贵族家小姐装装台面。
生活在帝王家,自有帝王家的不幸。
两人盛大完婚之后,彼得便抛开凯瑟琳,继续过自己花天酒地的风流日子。
对于皇后,他唯一会关心的问题,就是她有没有怀孕 。
他需要一个能继承皇位的孩子。
很显然,这段婚姻不过是国家之间的外交手段。
而凯瑟琳,则充当了这场政治游戏的牺牲品。
并且,凯瑟琳逐渐发现,不仅自己的婚姻有名无实,日常生活也枯燥乏味。
在当时的俄罗斯,女性读书仍然不合礼制。
贵妇人们只醉心于最新款的服饰,对于高谈《社会契约论》的凯瑟琳没有丝毫兴趣。
贵妇们的社交圈子,凯瑟琳也完全无法融入。
她们所谓的娱乐活动,就是在天气晴朗的日子,在草地上玩滚球。
把球扔出去,差遣仆人捡回来,再继续扔,如此循环整个下午。
(真的很无聊)
凯瑟琳无法想象自己将要呆在这座华丽的牢笼里度过空虚的余生。
不安于现状的她决定试着做点什么。
比如建立一所学校。
教俄罗斯的女人们读书认字,摆脱蒙昧。
此时,凯瑟琳的政治上的抱负与远见已经初现端倪。
谁知,彼得在得知她的计划后,却一把火烧掉了尚未建成的学校。
原因正如上面所提到的,「礼制」。
在那个时代,女人不需要接受教育。
「女人用来生子,而非识字。」
凯瑟琳终于彻底认清现实。
彼得需要的只是一个乖巧听话的玩具。
他真正在乎的,也不是怎样治理好这个国家,照顾好他的人民。
而是躺在王位上,享受权力带来的快乐。
丈夫的粗暴和愚昧彻底浇灭了凯瑟琳心底最后一丝希望。
她试过逃跑,但很快被抓了回来;
也考虑过索性一死了之。
就在绝望之际,身边的女仆点醒了她。
根据当时的承袭制度,皇位并非一定依靠血脉传承。沙皇去世后,如果没有子嗣,皇位将传给皇后。
到时候,凯瑟琳就可以自己坐上那个位置,掌握权力改变这个国家,改变自己的命运。
如果你觉得俄罗斯不好,你就去当皇帝
带领俄罗斯走向光明
所谓时势造英雄。
当时的俄罗斯内忧外患,危机四伏。
对内,彼得是个不折不扣的昏君,乖张跋扈,为所欲为。
底下很多人都苦于他残暴的统治,只是敢怒不敢言。
一批心系国家前途的臣民,正在等待一位英明的领袖出现。
对外,前线与敌国作战的军队接连败退,士气低迷。
领兵的将军们尽是一群只会耍嘴皮子的无能之辈;
作为最高统帅的沙皇彼得更不用说,头顶皇冠,却脑袋空空。
对排兵布阵治理国家,完全是一窍不通。
可以说,正是彼得的昏庸无能,为凯瑟琳创造了绝佳的机会。
心意已决后,她便走上了一条卧薪尝胆的蛰伏之路。
一面在彼得面前伪装成乖顺迎合,一面在暗地里收拢心腹。
只待时机成熟,便发动一场足以改写历史的政变,推翻彼得的统治。
作为一部古典剧,复杂的历史背景确实很容易吓跑观众。
不少人下意识地就认为,一定很枯燥吧。
但是别忘了这部剧的海报,早已透露玄机:
看似正经的外表下,其实藏着一颗蠢蠢欲动的沙雕之心!
这根本不是什么严肃正剧。
它真正的定位,是古装偶像喜剧。
不仅剧情节奏轻松欢快,台词更是笑点十足。
抛开随处可见的荤段子,凯瑟琳与彼得之间各种奇妙的对话,堪称本剧的一大看点。
几乎永远不在一个频道上的两人,仿佛两个同台竞技的段子手,你来我往,金句频出。
一个哭得好大声,喊着想回家;
另一个感同身受地表达理解:
我想有人给我口
????
凯瑟琳,你是否有很多问号?
令人捧腹的情节比比皆是。
比如,凯瑟琳刚嫁入皇宫,即将与彼得完成初夜之前,侍女问她是否懂得床第之事。
凯瑟琳羞涩却难掩兴奋地表示:
母亲曾传授过充足的理论知识。
此处省略一万字玛丽苏小说式的脑部
在凯瑟琳的幻想中,性事,应该是激情,甜蜜,幸福,和谐的。
然而现实却骨感十足。
彼得来到卧房后,二话不说,提枪上马直奔主题。
边运动还边与等在门口的臣子谈笑风生地继续聊着打猎的事。
几分钟后草草结束战斗,拂衣而去。
留下凯瑟琳在床上怀疑人生。
站在角色的角度来说,凯瑟琳惨是真的很惨。
但站在观众的角度又不得不承认,这种鬼畜的表现方式,好笑也是真的有点好笑。
还有宫廷宴会上,凯瑟琳和彼得这段令人哭笑不得的尬舞。
鱼叔虽然不了解那个时代真正的舞步应该是如何;
但我盲猜,应该不至于这么沙雕。
为了制造喜剧效果,一些夸张戏谑的表现方式,鱼叔觉得都尚且可以接受。
不过开玩笑也总归有个度,乱来就有点过分了。
比如在剧中,凯瑟琳提到她曾和笛卡尔有过一面之缘。
随手百度便可知道,凯瑟琳的生卒年是1729至1796年,笛卡尔则是1596至1650年。
两人之间错开了一个世纪还不止。
让人不禁好奇编剧创作这段的时候在异想天开什么。
再比如。
剧中彼得反复提及自己已经去世的母亲,以及自己对母亲的爱意与思念。
(并因不舍得埋藏母亲,而将其制作成了干尸……)
可历史上,叶卡捷琳娜二世嫁过去的时候,她的婆婆女皇伊丽莎白一世明明就还活得好好看……
那时候彼得压根都还没有继位成为沙皇。
或许也正是因为这种种原因,本剧的观看过程虽然十分欢乐,在评分上的表现并不尽如意。
IMDb上尚且有8分,在豆瓣上却连7分都难保。
看来这一次,国内的观众们还是很严格的。
2014年,俄罗斯也曾拍摄过一部同样题材的传记剧集,《叶卡捷琳娜大帝》。
完全不同的风格,更偏正剧路线。
对于叶卡捷琳娜二世生平的记叙,显然要靠谱得多。
如果有对这段历史感兴趣的观众,不妨找来一看。
不过鱼叔还是在此重点提醒一下。
电视剧终究是更偏娱乐的形式,千万别较真从这里学习历史。
正确的知识,还是要踏踏实实地获取 。
而新版的《凯瑟琳大帝》,冲着两个主角的颜值,可以图一乐,纯粹作为娱乐放松。
说起来,无论那个国家都有古典剧古装剧。
历史就是个小姑娘,任由人打扮。
一旦加上「改编」二字,更是几乎可以为所欲为。
戏谑、夸张、玩梗、颠覆结局等等,只要合理、能够自圆其说,都在接受范围之内
但抛弃基本常识,把无知当幽默。
那就有点让人笑不起来了。
毕竟,改编不是乱编,戏说不是胡说。
转自:独立鱼电影
评论已关闭